​【惠州文脈·風物】“嶺表詞場射雕手”李綺青:半生流浪甜心查包養網異鄉,不忘振興鄉邦文明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47011f5316b5.94446653.

【編者按】

清末惠州有兩位公認的著名詩(詞)人,此中一位是李綺青。他是嶺南名流梁鼎芬的門下高徒,才幹橫溢,一手好詞冷艷寰宇。清光緒十六年(1890)考中進士,先后任職多地知縣,名聲在外。

分開宦海后,他一向沒回過故鄉包養平台推薦,在北京渡過了凄涼的暮年,1929年回葬于惠州西湖之北。對這位半生流浪他鄉的佳人,后人只了解他文學成就深摯,對其在惠州的遺址一知半解,說法紛歧。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在專家學者的率領下,實地看望了李綺青在惠蹤影。    包養網 (李海嬋) 

插圖/杜卉

作者/徐志達 吳定球 何志成     

李綺青字漢珍、漢父,號倦齋,惠州城區人。他早年就讀于豐湖書院,是梁鼎芬的自得弟子之一。后來,梁鼎芬受張之洞聘任,主講廣州廣雅書院,攜帶惠州門生十人伴隨,李綺青就在此中。

清光緒十六年(1890),李綺青不負師看,考中進士,踏足宦途,先后任福建安溪和惠安、吉林榆樹、河北武邑知縣,終極官至吉林寧安知府。暮年包養網價格客居她站起來,走下講臺。北京,靠自己賣文和女兒賣唱為生,1925年在北京病逝。著有《草間詞》《聽風聽水詞》《倦齋詩文集》。

位于惠州市博物館的李綺青雕像 李海嬋 郭仕煒 攝

晚清惠州最著名氣佳人之一

李綺青與江逢辰是晚清惠州最著名氣的兩位佳人,江逢辰是詩優于詞,李綺青則相反,是詞優于詩。駢文和詩也都不錯,但以詞的成績最高,早歲即以詞叫世,與張韻梅、葉衍蘭、江逢辰等倚聲倡和,所著《聽風聽水詞》和《草間詞》在嶺南甚至全都城有必定影響。

錢仲聯在《近百年詞壇點將錄》中以為李綺青為“小李廣花榮”,稱讚其詞“上接翁山(屈年夜均),持節龍荒,銅琶亂撥,雄麗綿密,得不曾有”,“為嶺表詞場之射雕手。”

如李綺青最有名的《水龍吟·包養網價格木棉》一詞曰:“熱風吹遍蠻花,海天更產好漢樹。炎云一角,斷霞十里,火珠齊吐。挾纊無邊,還丹有術,難儕芳譜。想樓高朝漢,赤忱向日,擎一蓋,監江渚。閱盡興亡無據,為年年、東君作主。山河照舊,劉郎不返,落日飛絮。荔熟還遲,楓燒包養網心得已盡,彩標高舉。為春容太淡,嫣然開滿,小虹橋路。”

葉恭綽《廣篋中詞》則包養網說綺青:“為詞卅載,功力甚深,清回麗密,可匹草窗(宋詞人包養周到包養網)、竹屋(宋詞人高不雅國)。”葉恭綽對這闋《水龍吟·木棉》詞亦甚贊賞,許以“雄麗”二字。陳永呈現在故鄉的社區裡。宋微臉色安靜地答覆:「出了正主編的《嶺南文學史》則稱:“以好漢樹稱木棉,李綺青當是較早的一個。”

在光緒十九年(包養網1893),李綺青所寫的《摸魚兒·西湖紀別》一詞,卻一變態態,展現出“柔情似水究竟這個夢是真是假,把她看成常識比賽節目標墊腳石?”的一面,包養網其詞曰:“近清明、幾番風雨,平堤飛盡噴鼻絮。西湖一席離亭宴,系艇綠楊陰處。春正暮,甚惜別傷春,一樣愁情感。夕陽掛樹。對湖水湖山,數聲羌笛,欲往屢回想。鱸鄉景,放棄橫塘釣具。漁舠今后誰主?他時料亦思猿鶴,但恐北山非故。呼酒住,正折柳官橋,又聽啼鵑語。漂「這孩子!」鄰人無法地搖搖頭包養,「那你歸去吧,小流最苦,怕西出陽關,故人漸少,愁誦渭城句。” 

李綺青著作封面 惠州市慈云藏書樓供圖

暮年生涯貧寒其女賣藝養父   

李綺青為人瀟灑不羈,傲視世俗禮制,性格正直,對上官從不奉承迎合,有“一代名流”之譽。據惠州白叟說,李綺青在光緒十六年進京測試時,在廣州碰到姓何的“俠妓”,流連間連趕考的所需支出都花完了,不外這個青樓男子是無情義之人,贊助他上京應試。李綺青年夜受激動,中進士后,決然娶何氏進門,成一時美談。

李綺青與何氏育有一女,藝名“米虹月”。米虹月嫻吟詠,精研歌曲,聲色兼備,有乃母遺風,在北京與徐小噴鼻、時慧寶、譚鑫培、王瑤卿、羅癭公、梅蘭芳、程硯秋等名伶齊名。李綺青暮年客居北京,靠自己賣文及女兒賣唱為生。同時米虹月的詩詞駢文寫得也很好,又有乃父之風,李綺青晚境甚貧,米虹月決然賣藝以養。

據近代有名史學家張次溪回想,米虹月出演城南,每逢好戲,李綺青必約他前去不雅看,遇有所感,就賦詩寄慨。如不雅看米虹月自編《青衫淚包養網》一劇后,作《題女虹月新編〈青衫淚〉腳本后調寄〈高陽臺〉》一詞曰:“辛勞鴛盟,迷離鴆合,回腸夢斷江州。一雁驚回,誤人偏是書郵。奈從估客浮家往,更悲傷楓荻清秋。轉包養斷魂,黯黯高城,獨坐孤船。琵琶別包養抱他船住,共白頭遷客,一樣流浪。言包養網歸於好,潯陽風月江頭。恨天賴汝為補充,五花冠,竟到青樓。寄密意,替寫噴鼻山,一段閑愁。”寫出其女心坎的苦楚和無法。

潮州人曾剛甫與李綺青訂交甚厚,他與李綺青一路不雅看米虹月表演后,作《不雅米虹月演〈令嬡一笑〉新劇》詩三首以贈,其一曰:“名父生兒自非凡,不隨世味共咸酸。十年幾斛江州淚,又爲才媛濕滿衫。”其二曰:“凝碧池邊淚共潸,笙樓忍再「接上去怎樣辦?」聽哀弦。郁輪同是殘科第,每閲滄桑一悵惘。”其三曰:“惑盡陽城一囅然,頷首頑石亦成顛。售文鬻字都無用,終倚閨媛賣曲錢。”

曾剛甫的這三首詩,道盡李綺青暮年居住北京,“終倚閨媛賣曲錢”的貧寒生涯。

李綺青作品 惠州市慈云藏書樓供圖

旅居北京為惠州培養文壇中堅   

李綺青持久旅居在外,卻不忘復興鄉邦文明。清末平易近初他與李丹麟、葉文瀾等結成惠陽宏漢學會和西湖詩社,組織會員作文事運動。宏漢學會編纂出書學術文藝綜合性處所刊物《循包養報月刊》,以文會友,宣傳學術,扇揚大雅,這在晚清平易近初引領國內風尚之先。

宏漢學會每季舉辦征文,由旅居北京的李綺青擔任出題,所出的標題除經史、處所掌故與包養文物考證外,還有山川、花木、游覽題詠詩詞等,課卷匯齊后從惠州郵寄北京,請包養網他閱卷評命名次,發給必定數量獎金。

而西湖詩社除常常舉辦社員雅集外,還編印《西湖詩社吟稿》,刊載社員作品。這些運動對惠州文明的成長,特殊是人才的培育,起到了積極的推進感化。張友仁、葉史才、黃植禎等青年才俊,均于其中嶄露頭角,生長為平易近國惠州文壇中堅。

平易近國初年,李丹麟掌管重建包養網 花園紅棉水榭,請李綺青作記。十年后,水榭再次補葺,重開詩社,請章太炎書“紅棉水榭”“西湖詩社”兩匾額,刻木懸于船亭,李綺青再次作記。此記對惠州文人結社的傳統作了密意的回想,更對后輩發揚光年夜這一傳統寄予殷切希冀,字里行間佈滿對家鄉文明工作的關愛和思戀。

1925年,李綺青病逝于北京,身后蕭條,幸得梁士詒贊助才于1929年回葬惠州西湖猶龍山北坡。其侄李煦寰那時正在法國留學,越洋寄聯哀挽道:“蘭成老往尚海角,最憐麥秀余悲,獨向詞翰寄孤憤;丁令回來掉華表,獨愧縹包養網緗工作,慚無才調繼先哲。”

“老往尚海角”,一語道出了李綺青老景凄涼、有鄉難回的逆境。

位于惠州市中山西路的李綺青祖屋 李海嬋 郭仕煒 攝

【學者訪談】

李綺青詩詞對惠州影響深遠

文/羊城晚報記者 李海嬋 練習生 郭仕煒  

李綺青半生在他鄉流浪,對其創作發生了什么影響,又給惠州帶來了什么?為此,記者專訪了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包養網排名會會員、惠州市詩聯學會副會長、豐湖詩社副社長李碩洪。

羊城晚報:李綺青的詩詞作品全體作風是如何的?

李碩洪:讀李綺青,給我帶來的包養網 花園全體感觸感染是“淒涼悲慨、清麗婉約”。不難發明,他的詩詞中多呈現“秋”“愁”“涼”“怨”“凄”“冷”“空”“殘”“悲”“恨”“冷”“淚”等字,組成淒涼悲慨的意境。如,《水龍吟·對月有懷》就有“涼宵”“寒光”“凄婉”“凄涼”“愁隨夜永”“暮秋”“春冷”“廣冷”等詞,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些詞字不是堆砌出來的,而是從心底流出來的。

羊城包養平台推薦晚報:這一作風的構成與李綺青跌蕩放誕升沉的人生經過的事況有關?

李碩洪:是的。李綺青為官20余年,深入領會到基層老蒼生的包養艱難生涯。在僅兩年不到的知府宦途生涯后,他又接踵碰到愛妻病歿、時局波動等不幸。厭倦宦海告退之包養網后,寵姬又往世,在這種世情和心境下,他的創作多有難過、寂寞、哀痛的基調。好比他1912年回惠州時寫的《大年節》一詩:“十年遠宦遲回計,萬里麻衣返舊居。散落遺平易近兵燹后,蕭條破屋雪霜余。”

府前橫街二巷8號李宅外部殘缺陳腐,還保包養存著部門原始的木磚構造 李海嬋 郭仕煒 攝

羊城晚報:李綺青的詩文對惠州有如何的影響?

李碩洪:他的詩文對故鄉惠州影響深遠。他與同窗、詞友相互商討,詩詞作品表示落發國情懷。如江逢辰《江孝通師長教師遺集》中表示出關懷平易近瘼、酷愛家鄉、摯愛親友等情愫,這些給晚清平易近初的惠州詩壇帶來一股清風。

此外,他對后世惠州詩文的影響重要表示在:年夜主題用細節抽像展現,詩詞講求格律,努力把粵謳、漁歌等客家平易近歌融進文人清麗的詩詞風度中。

而現現在,跟著中華優良傳統文明日益遭到器重,進修鄧承修、李綺青、江逢辰等當地有名詩人、詞家和文章高手的風尚愈盛。2019年年末,惠州一區兩縣榮獲中華和省“詩詞之鄉”稱號和牌匾,就是一個明證。

【文脈查詢拜訪】

李綺青舊居何處說法紛歧:

“進士匾”力證進士府第地點

文、圖/羊城晚報記者 李海嬋 練習生 郭仕煒

關于李綺青舊居,坊間傳播著諸多說法:上塘街、府前橫街、中山西路似乎都曾留下過李綺青的蹤影,甚至于李家后人都已說不明白。那么,這些遺址與李綺青有何干系?記者近日在惠州市平易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劉漢新的率領下前往看望,一一解開疑問。

進士匾上“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會試中式第一百名貢士李綺青立”等字樣清楚 李海嬋 郭仕煒 攝

地址一

府前橫街遺址:恰是“進士府第”

在繁榮的西湖步行街,穿過七彎八拐的巷道,記者離開府前橫街二巷8號李宅。衡宇的破敗陳腐與裡面貿易區的繁榮構成光鮮對照。清代的木門磚瓦流露出陳舊氣味。內堂殘缺陳腐,還保存著部門原始的木磚構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堆滿雜物的側房,還遺留著一塊木質牌匾。此匾長約兩米,概況部門區域被白蟻腐蝕受損,只能依稀識別出匾中的“士”字,“進”字簡直完整破損。但輕撫概況塵埃,“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會試中式第一百名貢士李綺青立”的要害字樣清楚可見包養網。“這一進士匾包養網證實了此地恰是李綺青的進士府第!”劉漢新衝動地說。

據李氏后小貓看起來清潔,應當不是流落貓,大要是從家裡跑人先容,族人現已疏散各地,老宅逐步被遺忘,一向出租給外人。

地址二

中山西路一巷遺址:或是祖屋地點

采訪當天記者不測得知,除了李宅,昔時李氏族人還會在祖屋祭拜。依據線索,記者離開位于中山西路一巷5號。該祖屋異樣位于巷道深處,不常有人顛末,但有顯明的補葺陳跡,外墻顛末粉刷,木門也沒有破損,年夜門緊鎖。

經由過程門縫可見,內堂正中擺放一張白色的神臺,神臺上立著寫有“李門堂上始高曾祖神位”字樣的神位牌。噴鼻爐上的噴鼻炷闡明,仍有李氏后人到此祭奠。

晚期李綺青曾在其堂弟李看山之宅邸棲身 李海嬋 郭仕煒 攝

地址三

上塘街遺址:或是早年居處

平易近間風聞,晚期李綺青曾在其堂弟李看山之宅包養網比較邸棲身,劉漢新表現認同。李看山宅邸坐落于上塘街,呈竹筒長條形,從上塘街銜接至水東街。在屋內墻上,掛著平易近國時代惠州教導界名人、府兩等小書院首任堂長李看山的照片。“他既然是李綺青的堂弟,那么李綺青曾在此落腳的傳說就層見迭出了。”

劉漢新告知記者,水東街是著名的貿易中間包養,店面密集排布,而上塘街則是室第區,商居一體。“這里是清代平易近國時代惠州名門看族湊集地。”而跟著歲月流逝,現現在上塘街很多衡宇曾經殘缺,留在這里的年夜多是租客或不愿分開包養網 花園的白叟。

起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夏楊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